东西方权力结构起源与现代政治结构

Posted by Kimi641 on November 3, 2021

东西方权力结构起源与现代政治结构

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,为什么古代的中国和目前的中国不是一个全球性的国家,而更像是一个地区性的国家?是什么促成了西方的帝国主义国家能成为全球性的帝国,如今的中国该如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国家?
从最小的生产单位来看,中国家庭权利结构以父权为主导,而夫妻的结合需要向家庭宗族要求合法性,这又包含了宗族的权利,即血缘的权利;而在西方的家庭中同样有父权,但是夫妻的结合更重要的是需要教会的合法性承认,这里就包含了神权。所以东方的最小生产组织是由父权和血缘权利的结合,西方的生产组织单位是由父权和神权的结合。扩大的社会生产中时,东方由宗族权利起主导作用,西方以宗教神权起主导作用。
古代中国以儒家作为治国主轴,“君父”与“臣子”的称谓也体现了君和臣的统治关系是一种父权的延伸,而“子民”这一称谓也是一种宗族权利扩大到国家层面的体现。君主作为国家的宗族长自然需要负担管理子民,让子民安居乐业的义务,子民也将权利集中在君王身上。由此可见,中国传统政权的统治范围即宗族范围和血缘范围,最大统治的便捷即可通婚的种族边界,再远即蛮夷之地,君王没有义务去管理。这也是为何中国是一个慢扩张型帝国,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无法成为一个全球性帝国。
西方权利结构中因为有神权的存在,导致了一种不以血缘为纽带的广泛组织力量,这种组织力量超越国界和种族。在中世纪时代,这种权利主要掌握在教会的手上,且经常和父权形式的君主权利发生斗争。争夺这种权利的斗争以释经权的形式绵延不绝,中世纪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于先知释经权的斗争,之后是天主教和新教的斗争。之后神权的形式发生了改变,从宗教变成了启蒙中的人权,其形态就是法国大革命,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,其形态就是冷战。神权具有排他性,所以很容易导致两股势力的对抗,而另一方面神权又具有扩张性,所以西方的形态最后一定会走向世界帝国。
中国的现代史上也有一段时间是世界国家,那就是毛主义输出革命的年代,这时候中国短暂地以一个“神权”国与世界交往,其影响范围也触及到了全世界,而放弃输出革命之后就又慢慢转向传统的东方政权权利形式,成为一个内向型的国家。
时至今日,中国还是一个东方宗族权利下的国家,其主要目标是解决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”,其手段是“解决生产力发展的不充分,不均衡”。所以中国在短时间内不会成为一个扩张性的政权,也不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国家。其交往手段也以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为主线,尝试扩充其宗族权利的解释,但离神权这种强扩张的解释还差得相当远。
美国以其“自由民主”神权想和中国进行一场“释经权”的竞争可能会打在软棉花上,因为中国不是一个“神权”下的国家,最终美国可能看上去是在打空气,而无法找到着力点。西方的神权斗争经验可能在这种斗争中失去其效用,而美国却不自觉。
在美国的国内政治中,现在也在发生一场神权的斗争,到底谁才能对美国价值拥有释经权,是民主党的后现代多元文化还是共和党的传统清教徒文化?按照历史的经验来看,只有在一方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,整个社会才会在往前继续发展,而这个斗争过程将会是残酷激烈的。现在的美国似乎有点像当年的神罗,民主党内改革宗,加尔文宗,新教派别林立,脆弱的联盟对抗川普带领的天主教,而在古斯塔夫二世拜登击败了川皇一次之后,能否阻止川普再临呢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